习近平总书记4月视察广东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总书记首次地方视察选择广东,并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更高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新的担当作为。
以创新驱动当好新一轮技术革命“火车头”
世界先进湾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当前以ABC技术(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 Computing云计算),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核心内容,同时融合了物联网、新材料和新能源等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和技术变革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地区通过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以成本低廉的方式获得技术进步,从而牢牢把握住了“第一种机会窗口”。但由于前期普遍采取跟随策略,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现有技术和通过技术转移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企业投资的目标往往集中在技术成熟、产品市场业已存在且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的产业。相对于世界先进湾区而言,粤港澳地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追赶式升级”,但尚未实现“跳跃式升级”。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从产业和技术领域重塑竞争优势,抢抓新技术革命的“第二种机会窗口”,将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要肩负的重要使命与艰巨任务。未来应准确把握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态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优势,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区域创新系统优化。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加快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努力搭建一个开放互通、合作共融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数字创意、新型健康技术、现代中医药、远程诊疗、新材料技术和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当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驱动“火车头”。
以制度型开放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包容是世界先进湾区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作为全球经济的开放门户,世界先进湾区无论是货物贸易时代还是服务贸易时代都始终走在世界开放前列。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引进外来先进技术、生产方式、管理制度和吸收对外投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同时拥有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横琴、前海、南沙等重要对外开放平台,在引领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加快建立促进商品要素自由流动、投资贸易高度便利、信息服务互联互通、本地市场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高标准的区域一体化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率先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利用港澳百年来积淀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和面对英语、葡语国家的平台窗口作用,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中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加快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的平衡型对外开放体系,促进世界各国在开放发展中共同受益、互惠互利,为重塑国际经济合作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擦亮大湾区“制造业当家”金字招牌
从世界先进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主导产业特征非常明显,分别以“金融湾区”“科技湾区”“产业湾区”闻名于世,而“制造业当家”则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跻身于世界著名湾区的最大比较优势和金字招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未来应重点积极构建“总部经济+制造基地”的现代产业布局体系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价值链,加快形成“A”字型产业空间布局形态,即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和沿海海洋经济产业带。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绿色石化、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传统重点优势产业领域,积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规模化、品质化和绿色化发展。在新型显示、智能机器人、3D打印、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医学诊疗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加快实现产业集成创新和弯道超车,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由“前店后厂”向“世界工厂”和“全球制造业中心”转型升级。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质生活圈样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伴随着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日趋上升,传统的外延型、扩张型和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已难以为继,绿色化、低碳化和内涵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正逐步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粤港澳大湾区通过相对前瞻性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城市风貌,具备较为完备的现代城市生产服务功能。相对于世界先进湾区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要以世界先进湾区为标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大湾区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质生活圈样板。有序推进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扩大节能环保产品市场消费份额,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加强文物古迹、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统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名人故居、商号会馆等的保护性开发,从而达到提升城市形象、延续城市肌理、传承城市文脉、提升居住品质的综合效果。加快落实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升级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大湾区建筑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优化体验、创造收益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