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第十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华爱茶嘉年华举行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面临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等问题。如何打破中国茶产业的困境?今年5月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给茶产业吹来了政策东风。
农业部在该博览会上透露,今年我国将聚焦茶产业的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发力,倒逼生产和流通,打出一套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到品牌建设的“组合拳”。此外,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茶“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我国将聚焦茶产业品牌建设
作为茶的故乡,我国在茶叶生产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全世界每年茶叶产量约600万吨,超过四成产自中国。
但来自农业部的数据也表明,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困境依然存在:从生产环节看,我国茶叶平均每公顷产量为837公斤,仅为印度的40%。从加工环节看,我国有茶叶加工企业6.6万家,平均年加工量34吨,精深加工的茶叶比例仅占6%,50%以上的出口茶产品都是原料型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偏低。从销售和品牌建设看,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12%。
当前茶产业形势下,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的是政策的扶持,产业政策的转向。在今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今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我国将聚焦茶产业的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发力,倒逼生产和流通,打出一套从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到品牌建设的“组合拳”,促进茶叶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早在去年11月,农业部便制定下发《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意见》指出要稳定茶园面积,到2020年稳定在4200万亩左右。同时,实现茶叶总产值和出口额翻番,并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2020年,培育5个销售额超50亿元、20个销售额超20亿元的茶叶集团。
借海丝博览会推广广东好茶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指出,广东是藏茶大省,东莞是业界著名的藏茶、爱茶之都,中老期茶交易氛围相当活跃,但由于目前外界特别是北方市场对“广东仓”(指在或曾经在广东地区长期存放的普洱茶、黑茶、白茶等后发酵茶类的统称)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对“广东仓”的质量众说纷纭,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阻力,“广东仓”形象的提升迫在眉睫。
东莞知名藏茶人叶汉民充分认可“广东仓”的质量,并指出多年来广东在促进云南普洱茶的推广及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正是“广东仓”好茶出仓的关键时期,为此,叶汉民呼吁尽快由政府、协会牵头建立中老期茶标准,利用国际茶展等活动把全国各地茶人请进来,亲身体验“广东仓”的魅力,好茶自会说话。
在开拓北方市场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老茶汇创始人高进文认为,政府、协会、企业三方面要通力合作,打好组合牌,从广东的气候、人文、地理、自然环境等全方位着手,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形成抱团发展模式,为全国茶人分享更多的广东好茶。
“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广东茶“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一带一路”背后蕴藏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人口红利。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建议,即将在东莞举行的海丝博览会正是一个推广广东好茶的好机会,他倡议各茶企、茶人要团结一致,建立自主品牌,借助海丝博览会的国际茶展这一契机,让来莞的茶爱好者体验真正的广东好茶,进一步擦亮“广东仓”这一优质名片。